《乘风破浪的姐姐》立案之初,绝大部分观众对这档综艺节目的期待是“三十个已经成名的女明星如何相处”。
其实这能看出很多问题。
人在同别人相处时的状态是其个人性格的缩影,尤其是当几十个人被一同放置在一个陌生的、充满摄像头的陌生环境中时,她们的行为和言语被无限放大,所谓的“综艺剧本”早就无法覆盖她们的全部言行。
粗略地看完前两期节目,大致就可以猜测到节目中的这些女明星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性格和状态。
有的姐姐情商是真的低,完全能理解她们为什么明明有实力和代表作,却这么多年都没混出头。
也有的姐姐的情商是真的高,看懂她们的为人处事之道,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些姐姐能红了。
比如王鸥。
看了两期节目之后发现,王鸥很会自然地拉近和陌生人的关系和距离。
这种“自然”体现在接近你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真诚,从而减少与陌生人相处时的尴尬和局促感。
而且她非常会聊天。
王鸥是第一期节目中第一个到达节目录制现场的,晚她几步到达会场的是歌手容祖儿。
她们两位先前没有见过面,王鸥很自然地以自己的“经验”为容祖儿介绍口红签到的规则,并在签到处等待容祖儿完成签到程序后一起前往化妆室。
她跟歌手打招呼的方式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那套‘我听过你的歌’。
王鸥厉害在她在聊天的时候自动把这句话升级了一下,她跟容祖儿说的是“我经常单曲循环你的歌。”
作为一名出道二十多年的小天后,这套“恭维”对容祖儿来说并不稀奇。
她一脸“我懂”的表情:“我知道,《挥着翅膀的……》”
“女孩”两个字还没说出口就被王鸥打断了,她说出的歌名是《烟霞》。
容祖儿乐的脸都要笑出花儿了,要知道,她这些年最想在非粤语区撕掉的标签就是“挥着翅膀的女孩”啊!
试问还有什么比作品被肯定更让人开心的呢!
等两个人走到候场化妆间的时候,容祖儿已经自动将王鸥化为自己的“熟人”了。
要和她紧挨着坐“同桌”。
闲聊的时候容祖儿说自己讲普通话的时候非常喜欢说成语,王鸥笑着接话:“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是吧?”
一下子又说中了容祖儿的心声,哄得她开心到又蹦又跳。
当三十个同行业从业者凑在一起时,知名度没那么高的就会显得有些尴尬。
当有前辈到来时,上前打招呼也不是,不打招呼更不是。
女明星们脸皮普遍比较薄,最后她们选了个折中的办法——像迎宾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以此表示对前辈的尊重。
但王鸥不一样,她非常不吝啬推销和展示自己,当别的女明星站在座位前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已经一路小跑到门口准备和前辈握手拥抱做自我介绍了。
一路小跑到虚影的王鸥
两期节目录下来,人人都怕的那英,都被王鸥捋顺了毛。
王鸥哄那英的方式极其质朴,就一个字儿——夸。
但夸人这事儿的学问太大了,这话要怎么说才能既让人觉得真诚,又切实地感受到了被夸奖的喜悦,实在是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这一块儿,王鸥可以说是拿捏得死死的。
那英从第一期一开场,两只耳朵就在不停地接受着别的姐姐的恭维。姐姐们人人忌惮那英的“江湖地位”,拱她做C位,当主咖。
但那英她不爱听这些。
来这节目就是为了放下身段挑战自己,要真想坐C位,随便去哪个节目不行,还用得着来这儿遭跳舞的罪?
王鸥在两期节目中提到那英时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词汇是“可爱”。
这个词高频出现在那英每次跳舞的镜头中,哄得那姐心花怒放猛汉撒娇。
宛如一只东北虎被捋成了金渐层。
看完第二期节目发现猛虎如那英,确实也还是有小孩子气的一面。
迫切想要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以此来换取更多的夸奖。
教那英那一组的舞蹈老师也参与过上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录制,那英练了两天舞蹈自我感觉不错,休息时旁敲侧击的问老师:“咱们比上一季的,是不是跳得要快?”
说这话的时候嘴巴咧到了耳朵根,就等着老师的表扬。
结果老师没明白那姐什么意思,委婉地表示大家都差不多。
那英脸一下子垮了。
王鸥一听那英这话就知道她想要什么样的回答。
笑说她问这话只是想寻求鼓励,老师你就骗骗她说她学得是最快的。
大家听完之后笑个不停,一下缓解了那英和老师两个人的尴尬。
第一次小考的时候那英腿部动作出现了失误,影响了组合的整体水平。
好在她在第一次动作失误之后及时调整了节奏,没影响接下来的动作。
就这王鸥也能揪着夸一顿。
“我看你乱了,我就怕你最后跟不上。你最后都接下去了,这是特别牛的。”
但那英的舞蹈水平怎么说呢。
说得好听点是僵硬如思想者,说得不好听点,那真是宛若拉车的牛。
王鸥并不算拿了一手“好牌”横闯娱乐圈的人。
相反的,她手上的那把“牌”,非常的烂。
她糟糕的成长环境和近十年的娱乐圈龙套生涯养成了她近乎与人相处时圆润妥帖的性格,而这些性格也反向推动着她的人生向前,成为她乘风破浪时最得力的那双“浆”。
王鸥出生于广西,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后来母亲改嫁,为她生下了一位同父异母的妹妹。
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被孤独和等待填满。
妈妈的工作太忙了,她只能寄宿在邻居家,亲戚家,父母的朋友家。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给过她人生的建议。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好好读书,没有人告诉她要去念什么学校。
中学的时候她堵着一口气去了舞蹈学校,开始了吃住都在学校的生活。
妈妈每月给她50块的生活费,生活紧缩到在学校食堂连个肉菜都不敢打,只敢买五块钱一份的豆芽。
后来她个子长得太快,很快就超出了舞蹈演员的最佳身高,身边人建议她走模特这条路,于是她就去报名了广西的模特大赛,还没弄明白模特是怎么回事儿就拿了个金奖。
那之后她开始有了收入,可以接济家里,妈妈也可以不用再起早贪黑的工作了。
那时候王鸥觉得快了。距离自己成为“妈妈的骄傲”的日子,已经快到了。
王鸥早年车展照片
四年后,王鸥参加了cctv举办的模特大赛。
可惜她运气不好,往年的模特大赛都是在北京举办的,只有那一年例外。
那是2003年,北京取消了所有大型活动的举办,模特大赛的举办地点改在广西。
同一活动的举办地点从北京变成了广西,参赛选手的赛时和赛后资源及工作机会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王鸥参加了这么大一个模特大赛,却连省都没出去。
最后拿了全国第四名和“最上镜小姐奖”,名次不错,但也让王鸥意识到,如果要正儿八经走演员这条路,她171的身高太矮了。
那之后王鸥决定前往北京,开始尝试着做一名演员。
好在运气不错,有影视公司的人看了模特大赛后觉得她条件不错,于是邀请她进组拍戏。
王鸥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演员的“北漂”生活。
最开始,她延续了自己模特时期的习惯,面试时套一件西装外套,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干净干练,早睡早起,话也很少。
演艺圈其实很有意思,如果你是一名知名演员。保持着这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别人会夸你爱惜羽毛、有风骨。
但如果你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演员,别人会觉得你“名气不大,劲儿倒是拿得挺足”。
就这样,刚到北京的王鸥给大部分剧组留下了“总端着,能不用就不用”的印象。
越来越少的工作机会让她意识到这样不行,她开始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这是她圆润妥帖的起点。
王鸥《心戒》
在《伪装者》之前,王鸥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名气。
记得《伪装者》和《琅琊榜》接连播出后,王鸥人气飙升,也有了访谈节目的邀约。
在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问观众席的王鸥粉丝“有没有人是《伪装者》前就认识王鸥的?”
底下的粉丝纷纷摇头。
而那时候,王鸥已经作为一名演员,出道十年了。
看《乘风破浪的姐姐》以及王鸥参与录制的其他综艺节目的时候发现,王鸥很喜欢随口夸赞别人。
这大约也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一句简短的夸奖有多大的力量。
《伪装者》热播的那段时间,王鸥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人的称赞和夸奖。
但她始终没有等到来自她妈妈的那一句夸奖。
有一天她给她妈妈打视频电话,妈妈正陪着妹妹练车。
她随口问了一句‘妹妹练得怎么样啊?’,妈妈在电话那头眉飞色舞的称赞‘哎呀你妹妹现在练得可好了,不像你那时候吭哧吭哧地开’。
这句话成了王鸥崩溃的导火索,她在挂断电话之后给妈妈发了一段很长的独白,把自己这些年的委屈说了个痛快。
两天后,她收到了妈妈同样长的一篇回复。通篇只记住了一句话‘你一直都是妈妈心里的骄傲’。
记得《伪装者》刚刚火的时候,有媒体采访王鸥。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媒体设置了一个“快问快答”的环节。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最常说的三个词是什么?”
王鸥答:“谢谢,没问题,我明白。”
这八个字,大约是王鸥性格的最佳缩影。
大家看《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了吗?
两期节目看下来最喜欢哪一位姐姐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